扎根帕米尔高原21年 只为“绿色奇迹”生根发芽
编前语: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新疆各族群众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奋力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光明的前景。
《最后一公里》开设“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专栏,多路记者深入基层蹲点采访,从民生改善、民族团结、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基层基础、改革发展六个方面展现新时代下,新疆各族群众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
扎根帕米尔 只为“绿色奇迹”生根发芽
12月3日早上,孙超将新鲜的蔬菜送到阿米尔夏·甫拉家里。
海拔在词典里仅仅是一个纯粹的地理名词,然而在帕米尔高原,却有着与生命一样重要的特殊含义。
位于帕米尔高原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新疆公安边防总队红其拉甫边防检查站里,有一个“孙超种植养殖区”,在这里即便户外风雪交加,温室大棚里依旧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在这片高原刨出一片菜地的就是孙超,新疆公安边防总队红其拉甫边防检查站二级警士长,入伍21年,始终扎根在帕米尔高原。在这个没有四季只有冷暖的地方,孙超不仅创造了在高原种植蔬菜的奇迹,还将种植、养殖的技术传授给当地各族群众,为他们打开了一条致富增收的新渠道。
12月初的塔什库尔干县,虽还没有被大雪覆盖,但寒冷的空气已经告诉这里的人们,冬天已经到了。
12月3日早上,忙完手头的工作,孙超提着刚刚从大棚里采摘的萝卜、黄瓜、油白菜等蔬菜,又到鸡舍收了一筐鸡蛋,来到提孜那甫村、“弟弟”阿米尔夏·塞甫拉的家。
沿途的风光孙超早已熟悉,一幢幢新房矗立在山谷间,宽阔的道路穿村而过,家家户户住上了新房……
“阿米尔夏,快来帮我搬菜。”
走到阿米尔夏家门口,孙超就喊阿米尔夏出来帮忙。
“怎么又送了这么多菜,上次给的还没吃完呢。”阿米尔夏接过孙超手中的箱子,两人边说边往家走。
屋里,阿米尔夏的母亲端着一碗热奶茶递到孙超手上。
“都是刚从大棚里摘下来的,特新鲜。”孙超说。
“和我跟你学种菜那会相比,你这大棚里的蔬菜种类越来越多了。”阿米尔夏笑着说。
孙超和阿米尔夏认识了五年,两人因为蔬菜大棚结缘。
那时,孙超一直在研究大棚种植,他的大棚也成为了驻地百姓观摩、学习的基地,一来二去,阿米尔夏也对孙超的大棚产生了兴趣。听说孙超的大棚缺少肥料,阿米尔夏便给他拉了一车羊粪,还主动提出要学习大棚种植的方法。
“即便是大雪封山,孙班长的大棚也能让我们也能吃上新鲜蔬菜。给我教种植技术,不仅能让我自给自足,还能利用大棚增收。”阿米尔夏说。
孙超说,高原与平原种菜的区别很大,村民们开始种植大棚蔬菜时没有经验,不是种植时节不对,就是管理方法不对。为了让群众少走弯路,他购买蔬菜种子,在警营育好苗,再走进各乡镇群众的蔬菜大棚里,一锄头一锄头地刨,一耙子一耙子地平,一棵苗一棵苗地栽……终于各乡镇大棚内种出了各种蔬菜,牧民的地里也相继种上了高产的蔬菜。
12月3日早上,孙超(右)和战友正在采摘蔬菜。
入伍21年,孙超依旧清晰地记得当年来到红其拉甫的情形:满院子光秃秃的戈壁滩,没有树,没有草。看到战友们每天吃不到新鲜蔬菜,看到许多官兵因缺少维生素而嘴唇裂着血口子,孙超心里特别着急,希望能够在高原上种出蔬菜来。
1999年8月,为解决官兵吃新鲜蔬菜难的问题,孙超开始了第一次“创业”。
“我们用铁锹、镐头挖走了沙石,再从几十公里外运回牛羊粪和被洪水冲积形成的沙土,历时一个月建起了第一座塑料温室大棚。” 孙超回忆说,“精心规划平整,松土施肥,改善土质,根据蔬菜的种类划成小块,合理搭配种上了蔬菜。”
谁知,种的白菜不好好长叶子,胡萝卜硬得像木头,西红柿开花不结果。也有人反复劝孙超:“高原这个地方气候条件差,是种不出蔬菜的。”
而孙超却没有打退堂鼓: “在平原可以,为什么高原不可以?”
一有休息时间,孙超就扎进大棚里,翻地下种、种了又翻……高原的大风、强烈的紫外线、严寒、冰雹,对蔬菜的生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非常辛苦却收效甚微。
孙超多次写信请教高寒地区蔬菜种植专家,趴在大棚里精心育苗。通过反复论证和试验,他总结出了“育苗移植、人工传粉、保温饲养、疫苗注射”的经验和常见病预防的办法,解决了开花不结果、禽畜不长膘的问题,打破了高原不能种养殖的历史。
2011年,首座地暖温室大棚建成并投入种植,改扩建之后形成了现在的种植养殖区,不仅能种植34个品种的蔬菜,还有家禽养殖区,逐渐形成了独具高原特色的种养殖模式。
自从孙超创造了高原不能种植的奇迹后,帕米尔高原上就掀起了种植热潮。孙超也主动深入各乡镇进行技术指导及经验交流,手把手地传授大棚日常管理的方法和高原种菜的技术。
除了种植蔬菜,孙超也在摸索学习养殖家禽,从而更好地为驻地群众传授养殖方法。
12月3日下午,孙超就把想学习家禽养殖的村民邀请到了驻地的种植养殖区。
“这个鸡下的蛋为什么和普通鸡蛋的颜色不一样?”参观鸡舍时,村民艾力木库力 · 巴热依询问道。
“这是黑鸡下的蛋,和普通的鸡蛋相比,不仅颜色不一样,比普通的鸡蛋贵呢,营养价值也更高。你们养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饲料一定要新鲜,不然黑鸡吃了隔夜的饲料就容易生病。”孙超解释说。
参观了鸡舍又听了孙超的介绍,艾力木库力思索着养几只黑鸡试试。
“收益高我们肯定想尝试,再加上孙班长就在这里,只要有不懂的来找他就行。”艾力木库力说。
当艾力木库力准备尝试养殖黑鸡时,远在塔合曼乡萨热拉村的吐尔德罕 · 艾孜买买提已经靠着大棚,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大棚的技术都是孙班长教的,现在我们家不仅不用买菜,吃不完的蔬菜还可以拿到市场上卖,一座大棚管理得好一季能挣5000元。”吐尔德罕笑着说。
从尝试在高原种植蔬菜到现在,孙超创造的“万仞雪峰,三亩江南”的绿色奇迹不仅在他的种植养殖区开花结果,也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各个角落生根发芽。
“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六月下大雪、四季穿棉袄。”
这就是帕米尔高原,这就是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一个没有四季只有冷暖的地方,孙超的温室大棚的出现无疑给这里增添了一丝生机。
入伍21年,孙超始终扎根这片高原,经过尝试再尝试,终于在高原种出了蔬菜。为的不仅是官兵能在冬季吃上新鲜的蔬菜,也为了让居住在这里的各族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对于孙超来说,从入伍那天起,他就把自己的满腔热情与帕米尔高原的山山水水融合在一起,用青春、热血和忠诚谱写了一首维护民族团结、带动当地各族群众走上致富之路的壮美之歌。(记者庞雪芳、艾海提·米吉提)
|来源:天山网|
-End-
责任编辑 / 翟 薇
主 编 / 段清宇